在正畸矯治過程中,任何施于矯治牙使其移動的力必然同時產(chǎn)生一個方向相反、大小相同的力,而支持這種移動矯正牙體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況稱作“支抗”。
實際上支抗是一個提供產(chǎn)生牙齒矯治力的基礎。
在正畸治療過程中,希望矯治牙按需要的方向及距離移動,而作為支抗部分的支抗牙則常要求盡量不移位或僅少量移位,以保持良好的牙合關系。要達到以上目的,必須設計充分的支抗,盡量使支抗力分散在多個支抗牙上,而這種作用在支抗牙上的力,不至使支抗牙移位或僅發(fā)生極少量的移位。
相反,如在矯正器設計中,支抗不充分,即會出現(xiàn)在矯治牙的移動過程中,支抗牙亦發(fā)生移位而致牙合關系紊亂,或因支抗牙移位而占用矯治間隙造成矯治困難。
甚至在有一些錯誤的支抗設計或矯治加力時,出現(xiàn)矯治牙移動不多而支抗牙卻有大量移動的情況,這可導致矯治的失敗。
在牙弓內(nèi)關閉拔牙間隙最重要的是控制前后牙齒移動的比例,而矯治力量和支抗控制是關鍵,應根據(jù)前牙內(nèi)收的程度和磨牙關系的調(diào)整來選擇矯治的方法和支抗。
一般磨牙支抗分為弱、中、強三度支抗,前后牙相對移動的比例分別為4:6、5:5、7:3以利用拔牙間隙。